成都市人事局组织“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协助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5.12”地震灾害发生后,成都市人事局迅速恢复了办公秩序,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坚守工作岗位,保证了各项人事人才工作的正常开展。
近日,又适时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协助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目前受灾最重的都江堰、崇州和彭州三市共有500余名志愿者正辛勤工作在医疗点、殡仪馆、灾民安置点、物资装卸点、募捐点等抗震救灾第一线。与此同时,温江等受灾较轻的相邻区(市)县的志愿者按照成都市人事局的部署,在做好本地救灾工作的同时,踊跃申请报名拟赴都江堰等重灾区参加救灾工作,目前当地人事部门正组织开展救灾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物资准备,随时等候统一调遣命令。
5月15日,市人事局抽调10余名机关干部,由1名副局长带队,分3个工作组赴都江堰、崇州和彭州等市,组织指导志愿者协助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了解看望企业军转干部受灾情况,调查基层人事部门办公设施和职工受灾受损情况。
目前,全市人事系统抗震救灾工作正有序推进。
成都市组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救援队奔赴北川救援
“5.12”地震发生后,成都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立即自发组织成立抗震救援队,分成行政和医疗两个小分队,到市红十字会主动报名请战,目前已到红十字会登记的有30余人,他们都曾有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经过党和军队多年培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精神境界,在志愿者中脱颖而出,经过选拔,首批11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于17日上午在市红十字会集结完毕,立即奔赴北川县参与现场抗震救援工作。
德阳全市人事编制系统干部职工全力救灾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德阳市人事局迅速组织干部职工有序疏散,到达安全地带,并立即清点人员,让干部职工查看亲人情况,安排专人收集各县(市、区)受灾情况。虽然什邡、绵竹人事局办公楼和家属楼受震严重,并有部分人员在地震中受伤,但均无大碍,所幸全市人事编制干部职工及亲属无伤亡。
震后,市人事局立即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将当前工作重点调整到抗震救灾上来,领导小组下设赈灾组、救灾组、人事政策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和对外接待组,对全局所有在职人员进行了分工,将救灾任务落实到人头。同时,立即安排人员在家属院搭建帐棚,妥善安排干部职工及家属躲避余震,确保安全。同时,组织全市人事编制系统干部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抗震救灾:一是建立值班制度和县(市、区)灾情日报制度;二是召开动员会,传达省人事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编办主任叶壮的慰问和抗震救灾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抗震救灾工作的要求,号召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救灾工作;三是深入绵竹、什邡等地查看灾情,进行慰问,为受灾的人事编制干部职工送去食品、水、气等,确保受灾人员生活;四是参与市政府抗震救灾中心物资组和交通组指挥工作;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救灾服务队参加救灾;六是积极组织捐款捐物。
各县(市、区)人事编制部门干部职工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救灾。什邡市人事局承担400余名灾民的安置工作,为灾民提供食品、住宿、医疗等服务;绵竹市人事局深入广济镇,做好灾民的疏散工作和物资供应,确保幸存灾民安全有序撤离;广汉市人事局做好金鱼镇灾情调查,并组织干部职工捐款;旌阳区人事局深入双东镇查看灾情,为灾区捐款,同时为受灾严重的绵竹市人事局送去帐棚8顶;中江县人事局深入玉兴镇了解灾情,为灾民捐款捐衣;罗江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入万安镇、金山镇等地了解灾情,并为受灾群众送去价值食品和衣被等物品,确保灾民生活无忧。
什邡市人事局五大措施安置灾民
处于地震重灾区的什邡市人事局在“5.12”地震中受灾,办公楼和家属楼均被震裂,干部职工居住在简易帐篷办公。他们在积极自救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400多名灾民安置工作,负责灾民吃、住和医疗服务等。该局在救灾中临危不乱,创新方法妥善安置灾民,确保救灾工作井然有序、安全高效。
一是将其管理区域内的临时帐棚进行编号,实行分区管理,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同时,对入住灾民实行实名登记,方便管理、救助和灾民查找亲朋好友。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员作用。按原镇、村集中安置灾民,让灾民中的党员担当临时负责人,统一上报灾情和领取物品。三是建立联系制度,并将负责安置任务的人事编制干部的联系方式制作成卡片,发放到灾民手中。四是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与某单位伙食团联系,落实灾民三餐;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机制,保障生病灾民得到及时治疗。五是向灾民发放震后救助常识和生活卫生知识资料,发放防治中暑药品等,帮助预防疫病,保障灾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