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下发文件,把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调整为5万元,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可适当扩大。但在9月3日召开的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马培华指出,现在在农村,几千元已经很难创业。根据浙江民间创业的调查,新创业往往需要投入创业资本达10万元以上。
小额担保贷款自2002年作为国企改革配套政策出台之后,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近几年来,虽然申请小额贷款的人群范围在不断扩大,有些地方已经将可申请贷款人员扩展到高校毕业生、城镇复转军人、残疾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失地农民等,但可贷款规模还普遍较 “小”。除个别地区的小额贷款额度多于5万元,其他大部分地区的贷款额度都在5万元以下。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金融服务不到位,即使5万元以下的 “小”贷款农民也很难申请到。
小额贷款对于推动创业促就业的作用,在6年来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去年以来我国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一路走高,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大,创业初期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必然会随之升高。在这种情况下,3部门对于小额贷款的额度进行了及时调整,无疑是非常积极、必要的。但一项惠民政策的出台,只有让老百姓真正从中感受到实惠,解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才能被证明更有效。拿5万元的小额贷款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地区对创业者的帮扶力度显然是不同的。在那些经济较好的地区,5万元可能只是所需创业资金的1/2,甚至更少。创业如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如此。最近就有媒体报道,珠三角等地方的一些企业主表示,即使政府今年对小额担保贷款从利率和额度上进行了调整,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了进一步扶持,但对治疗当地中小企业的 “金融贫血”起到的作用也不太大。
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大环境下,改善农村融资环境,让农民兄弟能贷上款、能多贷款,通过小额贷款实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将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事实证明,统筹城乡发展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原因之一在于转移的农民多,创业的农民多。
因此,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小额贷款的作用,是我们各级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应在对创业者以及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小额贷款的额度进行调整,让创业者切实感受到小额贷款在自己发展状大事业过程中不断发挥着助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