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亚洲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国际论坛”,11月11日在江苏无锡开幕。近100名来自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等10个亚洲国家的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代表以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等30多所国内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题,共同探讨了亚洲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与战略选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此次论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后,以民生为己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要创新活动,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召开的国际论坛。
王晓初简要阐述了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经验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一是着重加强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社会领域建设;二是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王晓初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2003年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王晓初表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改善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标。中国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王晓初强调,中国将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支持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同时,加强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和政策引导;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印度人事、公共投诉与退休金部常任秘书西吕·拉胡尔·萨林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当前各国公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期望和需求在不断提高,因此,一方面要促进开放型政府的建设,建立一套绩效管理系统,以增强公共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将责任及控制体系现代化。他认为,此次论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共同交流探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和问题,将有助于亚洲各国政府更好地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质量和水平。
开幕式前,王晓初还会见了与会的亚洲其他国家代表。
在两天的大会专题报告与分论坛研讨上,代表们将分别介绍各自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经验和措施,还将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论、战略路径、制度创新,以及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具体领域的实践总结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