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切实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明确了稳定就业局势、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稳定劳动关系和切实做好对农民工的服务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十项措施
11月20日,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进展以及当前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举措等有关方面的情况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尹蔚民说,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切实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作为当前头等大事,近期采取四个方面十项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形势。
关于稳定就业局势方面,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稳定就业岗位;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三是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四是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及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做好技能人才储备。
在社会保障方面,一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二是解决各类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
在稳定劳动关系方面,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调处应急反应机制。另一方面妥善处理工资和工时问题。
对农民工服务方面,首先是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其次,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影响时,尹蔚民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1—10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10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5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9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29%。截至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10月份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对我国的就业局势也产生了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一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量地减少失业人员,稳定就业的局势。另一方面,针对岗位流失、工人失业的情况,要求企业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妥善处理劳动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要保证职工的工资发放。
针对农民工返乡现象,尹蔚民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裁员和农民工返乡的热潮,但是目前形势还在进一步发展,农民工返乡也在逐渐增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高度关注。另外,因为企业关闭、破产或者停产,部分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回乡,是一种正常的流动和理性的选择。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已经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关注并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民工流动,为他们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要求输入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对下岗的农民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积极提供就业服务、岗位信息,使他们在输入地找到合适工作。二是要求输出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利用乡镇的劳动保障平台,为返乡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或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利用这个时机,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就业。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还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农民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保证农民工劳动所得,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
关于劳动争议调解应急机制问题,尹蔚民说,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主要是加强调解和协商工作,力争将50%左右的劳动争议化解在企业、街道或者社区。特别是对一些小额、简单、涉及人数比较多的,经过这种调解和协商,把它化解在基层。第二,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的绿色通道,通过“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置重大的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第三,指导企业建立劳资对话的沟通机制,尽量将争议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争议发生的数量。
尹蔚民说,改革开放30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是: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就业体制,制定实施了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城乡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实现了“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的重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基本形成;劳动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初步建立;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大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劳动关系总体保持稳定。这些工作,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有关问题。谈到大学生就业,张小建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多、更大的就业空间;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这些能够扩大就业的领域里更好地就业;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这些问题;第六,建立完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争取让最困难的,又急需就业的人员得到一对一的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