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供求趋紧 今年十分严峻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下,去年9月至11月,广东等东南5省市已有245万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占从业人数的5.2%。2009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令人担忧,请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当其冲的就是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不少破产倒闭。就业岗位不稳定导致失业人数迅速增加,特别是处于对外开放前沿的沿海地区。
农民工提前返乡在不断增加,仅安徽等5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统计估算,近段时期全国大约有1000多万农民工返乡。对这些提前返乡的农民工而言,由于企业日子难、招工减少,春节后就业岗位在哪里,仍然是问题。
经济发展是就业增长的根本。由于经济增速减缓,对就业的拉动力将有所减弱。去年11月新增就业人数减幅较大。有关部门对45个城市进行了统计,11月与9月相比,登记求职人数增加了6%;登记招聘岗位数量减少了10%。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趋紧。
就业供求趋紧,导致“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长期失业者、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的难度更大。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震灾区就业任务也很繁重。
“900万”和“4.6%” 留余地 有信心
记者:2009年的就业目标已明确,即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比去年的目标减少100万。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确定为4.6%,比去年上调1个百分点。制定这两个指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900万人的新增就业目标与2004年至2007年的目标相同。今年,经济增速可能趋缓,新增就业岗位会有所减少。对此,将年度新增就业目标任务适当降低,但又保持前几年水平,不仅符合客观实际,也能体现政府促就业的决心。随着扩大内需举措和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新增就业900万的目标,通过努力是有信心完成的。
从目前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正在加剧,其蔓延必将继续对我国经济和就业造成影响,导致登记失业人数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反映岗位流失和登记失业人数变化的重要指标,因此,调控目标任务上调0.1个百分点,确定为4.6%左右,以保留一定的余地。
同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目标为500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目标为100万,都与去年持平。我们考虑,受去年以来的自然灾害影响和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企业困难,以及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进一步实施,都会产生一部分新的失业。今年起各省将自行确定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这会使年内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数量增加。因此,这两个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仍要抓紧。
将减少失业的防线 提前到企业
记者:在防失业的同时,如何积极扩大就业?
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保住一个企业,就是保住一批岗位,保住一批劳动者的饭碗。扩大就业必须从稳定现有岗位做起,减少失业必须将防线提前到企业。
一方面,鼓励和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遇到困难时,要与职工协商共渡难关的措施,努力不裁员,尽量少裁员。现已有数百家企业公开承诺“不裁员”。困难企业也可采取更灵活的机制,通过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住职工队伍,保住就业岗位。
近期,有关部门出台“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政策,这套“组合拳”将有效帮助困难企业降压减负、输血强心,实现援企稳岗的目标。其中特别提出运用失业保险基金为困难企业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就业的职能,并突破了原来失业保险基金仅仅保障生活、而无法促就业的局限性。
扩大就业方面,2009年,我国将实行更积极的就业政策。首先应瞄准扩大内需的大举措、大项目,使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更多就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服务业。在推进结构升级的同时,积极支持经营状况好、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鼓励他们多做贡献。扶持和鼓励劳动者创业,尤其是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予以重点支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周到服务。公益性岗位也是开发新就业的“富矿”,特别是城乡基层面向群众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为了增强就业稳定性,这些岗位的补贴标准也将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