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新闻

长三角及上海地区成为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热点

发布日期:2010-01-25
来源:新华网

    在中国大陆最高的两栋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之间,新近树立起一座名为“磁铁”的雕塑,马蹄形的磁铁两极射向天空。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有一大批全球高端人才,被以这块“磁铁”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纷至沓来。

  按照中国的行政级别,位于长江边的江苏省江阴市只是一个县级市。

  今年年初,正是这个县级市一举“出击”美国旧金山、华盛顿和加拿大多伦多等地,举办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带回近600份推荐材料和项目说明书,其中70%应聘者拥有博士头衔。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长三角各地上演了一幕“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争相吸引海外人才的大戏。

  结束了在伦敦、芝加哥、纽约等三地招聘的上海赴英美招聘金融人才工作团,最终170多个金融专业职位和其他1000多个高端岗位迎来了2000多名应聘者;南京市赴海外举行的人才招聘会同样火爆。

  就连一些传统的商贸展会,都成为长三角吸引海外人才的契机。

  在今年6月举办的浙洽会期间,来自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英国、卢森堡、日本等11个国家的专家来到浙江宁波,他们都是来中国推荐自己的项目或是找工作的。

  在现场,闻讯赶来的中小企业主将他们团团围住。“我们希望海外人才加盟,并且不拘泥于形式,长期工作、业余兼职、项目合作、借用委派都可以。”专程到宁波与欧洲专家见面的几位民营企业家表示。

  比利时高级专家组织会员乔治罗福说:“我们这次组织的专家最擅长的是给处于扩张期的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而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有很多,在这里可以发挥专长,因此会员们都乐意到中国与中小企业合作。”

  同期举行的海外留学人才技术项目推介对接会现场,出现了400多家企业争抢30位“海归”的局面,当天达成合作意向31项,其中人才引进意向12项。

  “以前相中的海外优秀人才是求也求不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引进人才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从事家电生产的奥克斯集团招聘管理经理陈增庆说。

  江苏省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朱从明说:“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一定要抛弃‘抄底’心态。不是谁的要价低了就去找谁,而是要真正寻找那些我们用得上、留得住的一流人才。”

  长三角的引才战略已经开始发挥效应。去年以来,从事汽车制造业的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从德国宝马和日本丰田引进了3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当外界怀疑每年上千万元人民币的人才成本能带来多大回报时,诺力机械公司行政总监沃盈梓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此前2名短期工作的德国专家帮助诺力公司实施了精益生产管理,生产过程从各车间生产零部件——集约组装变成流水线式作业,光是库存优化就节省了2100多万元。

  “我们还打算以每人10万欧元的年薪再引进几位高管。”沃盈梓说。

  引进海外人才,更为长三角地区积蓄下了后续发展的能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去一年,长三角的金融业、生物医药、新能源、微电子等新兴行业,都增加了不少“新面孔”。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目前国内创新药物研发数量最多、以美国和欧盟为目标的国际新药研发注册最多、承接医药研发外包业务活跃的高科技园区。从去年底开始,又有一大批曾就职于欧美著名医药企业和一流研发机构的留学生来到这里开始创业。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兰忠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下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而在金融领域,许多曾经亲历了华尔街金融风暴的金融机构高管也陆续来到了长三角,开始为国内金融企业提供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品管理、金融IT、私人银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浙江省外国专家局局长黎雯说:“引进人才的确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这个过程中会有成功的例子,也会有失败,但是无论如何,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他们‘走出去’,走向国际化必经的一步。”